
期刊简介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正式批准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1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018 邮发代号:42-206。本刊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主办,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Oriental Diet-Therapy and Health Care,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曾荣获中国优秀期刊奖。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稿件要求1. 来稿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规范。每篇论文2500-6500字(一般不超过8000字),短篇1500字以内,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名字、作者单位、邮寄地址、科室、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邮箱地址。2. 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稿件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3. 凡来稿后10个工作日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关于每期专题栏目的收录稿件内容要求每期专题为每期不同特定专业的学术会议报道,此栏目为本刊特有,本刊将根据每月本刊学术部所开的学术会议议题确定每期专题栏目内容。查稿电话:0731-83577619 投稿邮箱:zgyjlc@163.com编辑部;隆编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
秋季防燥三招,告别口干皮肤痒
时间:2025-08-28 10:24:20
随着秋风渐起,空气湿度明显下降,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甚至喉咙隐隐作痛的情况。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症状,实则是身体发出的"缺水警报"。尤其对于长期伏案的上班族、代谢减缓的老年人以及用脑过度的学生群体,秋季防燥更需提上日程。
为什么秋季特别容易"燥"?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对应"燥邪当令",空气中水分含量骤减30%-40%,相当于让皮肤和黏膜突然失去保护层。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湿度低于50%时,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会下降25%,这正是喉咙干痒、咳嗽频发的根源。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要加厚表皮保水,人体也需要主动建立"保湿系统"。
防燥核心三招:由内而外构建水润屏障
1.智慧补水:别等口渴才喝水
建议每天饮用1800-2000ml温水(约等于4瓶普通矿泉水),采用"少量多次"原则,就像给花浇水要细雨绵绵而非暴雨倾盆。上班族可在电脑旁放置500ml量杯,每小时喝掉1/3;学生群体建议课间必饮200ml;老年人晨起空腹喝300ml温水,能补偿夜间水分流失。
2.环境加湿:打造室内"小绿洲"
使用加湿器时,保持50%-60%湿度最为理想(可用湿度计监测)。书桌旁摆放小型加湿器,其效果相当于在干燥环境中开辟出一片热带雨林。特别注意:每周需用白醋清洗加湿器,避免成为细菌温床。对于不便使用加湿器的场合,在暖气片挂湿毛巾或摆放水培植物也是经济有效的替代方案。
3.食疗润燥:把水分"吃"进去
推荐每日摄入300-400g富含胶质的水果,如雪梨(含水量83%)、石榴(含水量79%)。上班族可携带便携果盒,将梨块、猕猴桃、葡萄组合食用;学生群体优选苹果、香蕉等不易氧化的水果;老年人建议蒸食百合银耳羹,其植物胶质能在消化道形成保水膜。特别提醒:柿子等寒凉水果每日不超过200g,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特殊人群的防燥要点
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可配合使用人工泪液(每日不超过4次),就像给眼球敷上"水润面膜"。老年人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如同给皮肤"封存水分"。学生群体应注意用嗓卫生,课间可含服一粒无糖龙眼肉,既能生津又不会蛀牙。
防燥养生贵在持之以恒,当身体建立起完善的水分调节机制,就能像适应四季变化的常青树一样,在干燥季节依然保持盎然生机。记住这些小技巧并付诸实践,这个秋天,让我们与燥意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