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正式批准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1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018 邮发代号:42-206。本刊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主办,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Oriental Diet-Therapy and Health Care,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曾荣获中国优秀期刊奖。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稿件要求1. 来稿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规范。每篇论文2500-6500字(一般不超过8000字),短篇1500字以内,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名字、作者单位、邮寄地址、科室、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邮箱地址。2. 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稿件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3. 凡来稿后10个工作日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关于每期专题栏目的收录稿件内容要求每期专题为每期不同特定专业的学术会议报道,此栏目为本刊特有,本刊将根据每月本刊学术部所开的学术会议议题确定每期专题栏目内容。查稿电话:0731-83577619 投稿邮箱:zgyjlc@163.com编辑部;隆编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
颈臂痛
时间:2024-12-20 16:50:21
颈臂痛(pain of neck and arms),颈、肩、臂、指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常见病证。常伴有项强,手指麻木无力或头枕部疼痛、眩晕、耳鸣、下肢沉重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伏案低头工作史。西医认为引起颈臂痛的疾病有许多,但颈肩部软组织、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和劳损性疾病最为常见,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颈背肌筋膜炎、颈椎后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等。中医应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治疗颈臂痛有较好疗效,只有极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颈臂痛多为本虚标实证。中年以后,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滋荣筋脉。加之平素经常低头工作,缺少活动,气血呆滞不畅。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亦会滋生痰湿,痰湿与瘀血滞气相合,阻遏经络,不通则痛。一旦感受风寒或颈项部用力不当,或夜寐位置不佳,都可诱发疼痛。也有由较剧烈的外伤而伤筋较重,瘀阻气滞,痹阻不通,发为肩臂疼痛。
颈臂痛的辨证以辨别虚实偏胜的不同类型为要点。最常见的是气血不通、痰湿痹阻的痹痛型。症状以颈、肩、臂、手指疼痛伴麻木为主。检查可发现颈活动受限、颈项肩背部有几处明显的压痛,头顶加压或同时稍侧弯颈部时麻痛加重。个别患者手指痛觉减退,握物无力。其次,为兼有肝阳上亢的眩晕型及肝肾两亏筋骨痿弱的痿证型。眩晕型除颈臂痛外还有头晕,目眩,而且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甚者颈部突然旋转后眩晕猝倒,项强,易怒,口苦,咽干等症也或存在。某些病例则以虚损为主,颈臂痛及眩晕,并伴有耳鸣,腰酸,心悸,神疲。痿证型多由颈臂痛起病,进而肢体沉重,活动牵强,步履蹒跚,小便滴沥。某些具此症状的患者以痰湿阻遏为主,或痰湿与肝脾肾虚损兼存,表现为形体似乎壮实但无力,动作迟钝,舌强,语言不利。颈臂痛的辨证还应辨别有否机械性的阻滞或其他影响气血通畅的因素,如颈椎椎体后缘明显的骨赘,后纵韧带较大的骨化块、颈肋、斜角肌挤压以及颈椎结核、肿瘤、脊髓各种病变等。这些因素有些只是产生病证的基础,而不是必然原因。但经过一定时间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加重,或者在周密的检查后已发现有关病证,则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引起的症状,应予辨别。
治疗颈臂痛的常用方法有手法、药物、针灸、牵引及练功等。
手法。手法能舒筋解痉,流通气血,调整筋骨的位置,有较好的效果。通常用点压、推ai揉、捏拿、摩擦等手法,配合缓慢而有力的牵引和牵引下屈伸旋转。手法前后用活血通络药液浸渍的毛巾热敷则取效更佳。近年来也采用旋转按捺手法,但不宜用于年龄偏高、有心脑血管病变,X线片上有明显压迫脊髓的因素等病例。
药物。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多以芳香宣窍、流通气血的药物制成高低适当的药枕夜寐时枕于颈部,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内服药则按不同类型施治。痹痛型用牛蒡子汤、鹿丹汤加减,以宣通气血、豁痰通络。症状缓解后用地黄丸类合大或小活络丹滋益肝肾、活血通络以得巩固。眩晕型应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天麻勾藤饮加减;以虚损为主宜益肝肾、养精血,可用河车大造丸。痿证型是精血枯涸成痿,当予峻补,方如全鹿丸。若兼有痰浊或以痰浊实证为主,则宜参入化痰之品或以逐痰通络为先,方如医学心悟解语丹。
针灸。可依疼痛范围循经取穴。七星针叩打颈部棘突、椎旁及肺俞、风门等穴并予拔罐亦常应用。
牵引。能解痉舒筋,从而活血止痛,也能调整筋骨的细微错缝。有坐位、卧位及立位三种位置,亦可用配戴在项肩部的牵引架。
练功。选用颈部活动为主和增强全身体质的两类术式,如祛病延年二十势、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