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期刊简介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正式批准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3-141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018 邮发代号:42-206。本刊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主办,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Oriental Diet-Therapy and Health Care,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曾荣获中国优秀期刊奖。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稿件要求1. 来稿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规范。每篇论文2500-6500字(一般不超过8000字),短篇1500字以内,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名字、作者单位、邮寄地址、科室、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邮箱地址。2. 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稿件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3. 凡来稿后10个工作日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关于每期专题栏目的收录稿件内容要求每期专题为每期不同特定专业的学术会议报道,此栏目为本刊特有,本刊将根据每月本刊学术部所开的学术会议议题确定每期专题栏目内容。查稿电话:0731-83577619  投稿邮箱:zgyjlc@163.com编辑部;隆编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                

部分短视频平台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

时间:2023-04-24 08:59:23

五一假期将近,来自北京的学生家长李女士开始担忧。原来,李女士的儿子正上小学,一有空闲时间,尤其是在假期,就会整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

  早在2019年,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也明确要求,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青少年模式”能否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青少年模式”应用效果欠佳

  近日,记者下载并安装了20款市场主流的短视频客户端,包括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来测试这些客户端“青少年模式”的真实情况。

  与普通模式相比,“青少年模式”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时间上。在“青少年模式”下,短视频客户端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超时则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除时长外,时间段也有限制。经测试发现,从每天22时到次日6时,大部分客户端会在主界面跳出无法使用的提示。

  此外是内容上的调整。“青少年模式”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推出教育类、知识类等适宜青少年浏览的内容。但是记者发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很多平台视频内容存在低幼化的倾向。例如,西瓜视频向青少年推送的以动画片为主,快手客户端向青少年推送的多为手工制作、简笔画、萌宠等视频,这些内容与初高中阶段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娱乐需求不相符。

  当记者问到是否喜欢青少年模式推送的内容,很多初高中学生都表示“无聊”“幼稚”“完全不想看”。

  “青少年模式”存在使用漏洞

  “还没见哪个学生因为青少年模式就少玩手机的。”郭燕是山西太原一所高中的班主任,她发现到了假期,家长对学生玩手机的抱怨尤其多。

  “青少年模式”无法有效约束青少年上网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由于缺乏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有效识别机制,所以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购买二手账号或用成人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实现不受限的上网、玩游戏。还有不法商家借此牟利,向未成年人兜售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技术,这导致一些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对于“青少年模式”的使用时间限制,他们表示“退出登录,用游客模式玩就行”。至于很多客户端需要实名登录验证身份,判定是否是成年人,但几名接受采访的小学生都提到“用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这一“破解方法”。

  正是由于“青少年模式”在身份认证上的漏洞,导致这一模式的应用率并不高,这也就导致很多家长抱怨“青少年模式没啥用”“啥也限制不了”。

  为什么身份认证上的漏洞始终没得到修补?对此,熊丙奇分析道,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所以在技术上实现身份识别不难。一些平台没能实施主要是因为平台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实施防沉迷系统可能导致用户减少或流量转移;一些成年消费者也认为,每次登录都要进行身份识别,不仅影响上网体验,也有侵犯隐私之嫌。

  破解之法在于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根据年龄推送内容、增加科普视频、使用身份证号登录……目前,很多平台已经推出优化“青少年模式”的举措。在专家看来,要想彻底弥补漏洞,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这一原则。

  “在互联网企业的考核体系中,‘青少年模式’的实施情况并不是一个刚性考核指标,这就导致企业缺乏改进动力。自律是关键,文化类互联网企业应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呵护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说。

  针对“青少年模式”下内容低幼化倾向,无法吸引青少年这一问题,钟柏昌建议:“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应协同开展内容建设,以未成年人和家长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内容的类型、数量、更新频率等标准,用优质有趣的健康内容吸引未成年人用户,以平台原创、共创共享或统一采购的方式,对创作者进行奖励,拓展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搭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池’。”

  “面对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熊丙奇看来,解决好“青少年模式”的痛点,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这一模式上。

  当前,由于缺乏分级制度,有关平台在建立“青少年模式”时,也就“打擦边球”,游走在灰色地带。对此,熊丙奇建议,有必要切实把建立游戏、影视、文学作品的分级制度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分级制度的建立,既满足成人用户的上网需求,又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给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上网空间。